未來5年醫院如何高質量發展?衛健委劃重點了!
點擊量:發布時間:2021-11-09 15:10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
(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要求,鞏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積極成果,為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現決定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十四五」期間,高舉公益性旗幟,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和設置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為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為標尺,促進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再上新臺階。通過打造一批醫療技術頂尖、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服務高效、醫院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公立醫院,推動我國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到2025年,初步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聯動、區域協同、醫防融合、中西醫并重、優質高效的公立醫院體系,為落實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在「十四五」時期圍繞重大疾病、醫學前沿、平臺??仆七M國家醫學中心(含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含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含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設置和管理工作,新建一批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實施「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縣級中醫醫院提標擴能項目,發揮公立醫院在醫療聯合體中的牽頭引領作用。開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項目建設,促進中醫醫院特色發展,發揮中西醫協同引領作用。到2025年,形成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干,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在疑難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多中心研究、大數據集成、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臨床重點??迫?。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診療需求為導向,實施臨床重點??平ㄔO「百千萬工程」,建設國家臨床重點??迫?,加強特色???、平臺???、薄弱??平ㄔO,以??瓢l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強中醫優勢??平ㄔO,提升中醫內涵和療效,為開展先進醫療技術、高難度手術和疑難復雜疾病診療提供支撐。加強對中西部地區薄弱??平ㄔO的政策傾斜力度。依托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國內外一流水平的優勢???,引領我國醫療技術快速發展。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臨床重點???,區域??漆t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深化醫教協同,強化醫院教學和人才培養職能,對接醫療技術、臨床科研、醫院運營等不同領域人才需求,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撐相應高水平臨床??颇芰ㄔO。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支撐公立醫院實現醫防融合。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優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形成??瓢l展互相支撐、專業結構配比合理的人才隊伍。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尤其要加強負責醫院運營、信息化建設、經濟管理等精細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政治素質、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四)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將信息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建設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完善智慧醫院分級評估頂層設計。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系統等智慧服務軟硬件,提高醫療服務的智慧化、個性化水平,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到2022年,全國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平均級別分別達到3級和4級,智慧服務平均級別力爭達到2級和3級,智慧管理平均級別力爭達到1級和2級,能夠支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醫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形成,醫療服務區域均衡性進一步增強。
(一)實施醫療質量提升行動。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各級質控中心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十八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斷鞏固。以年度「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為指引,推進目標管理。實施手術質量安全、病案內涵提升等相關專項行動。推進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病案首頁、醫學名詞、疾病診斷編碼、手術操作編碼實現「四統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加快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制度建設,鼓勵醫院利用信息化技術擴大處方審核和點評的范圍,合理診療和合理用藥指標不斷改善。公立醫院通過國家級、省級臨床實驗室室間質評的項目數和通過率持續提升,不斷推進檢驗結果互認和檢查資料共享。認真開展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查工作,落實依法執業主體責任。
(二)實施患者體驗提升行動。推動公立醫院「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建立患者綜合服務中心(窗口),推進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預防、預約診療、門診和住院等一體化服務,形成公立醫院醫防融合服務新模式。建立健全預約診療、遠程醫療、臨床路徑管理、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多學科診療、日間醫療服務、合理用藥管理、優質護理服務、滿意度管理等醫療服務領域十項制度,中醫醫院深入實施「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醫療服務指標持續改善。建立針對疑難復雜疾病、重大突發傳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與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診、治療、轉診、管理的科學流程。不斷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等救治中心建設,構建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癥醫療救治體系。以醫聯體為載體、以信息化為支撐,不斷增強醫療服務連續性,將患者安全管理融入醫院管理各個環節,實現持續改進。做好醫患溝通,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
(三)實施醫院管理提升行動。提升醫院內部管理規范化水平,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凝練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醫院先進文化。明確公立醫院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落實各崗位工作要求和重點任務,形成分工明確、密切協作、高效運行的管理體系。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水平,建立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建設耗材和藥品入銷存、物價、特殊醫保提示、項目內涵、基本藥物提示等全鏈條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閉環管理。以大數據方法對醫院病種組合指數、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從定性到定量評價,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探索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后勤智能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提升醫院運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績效管理、內部審計機制,規范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優化醫院內部輔助性、支持性服務流程,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確保醫院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加強醫院安防系統建設,提升醫院安全秩序管理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四)實施臨床科研提升行動。建立臨床需求導向的科研機制,對接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前沿科技,聚焦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罕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瞄準精準醫學、再生醫學、人工智能、抗體與疫苗工程、3D打印等,有效解決醫學科學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重要支撐作用,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科研成果服務臨床和疾病防控一線。完善醫學創新激勵機制和以應用為導向的成果評價機制。依托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醫藥、醫療設備和器械的臨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支持公立醫院牽頭或參與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下同)要充分認識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推進各項重點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各公立醫院要把握發展契機,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結合現狀加強統籌謀劃,明確階段目標,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二)建立評估機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結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形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并進行年度評估。評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的方式,避免增加基層負擔,評估結果以適當方式公布。
(三)同步推進改革。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在抓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通過深化改革破解體制機制問題。要大力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和醫聯體建設,解決分級診療體系和醫聯體建設面臨的體制機制問題。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發揮績效考核與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的協同作用,形成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合力。
(四)做好總結宣傳。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加強對工作成效的宣傳,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結合發展指數年度評估結果,對高質量發展的醫院典型經驗進行宣傳推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公立醫院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政策解讀
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8項具體行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此次出臺《行動》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通過實施四個重點建設行動和四個能力提升行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二是鞏固2015年以來「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取得的積極成效,通過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公立醫院,為廣大人民群眾持續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十四五」期間,高舉公益性旗幟,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高水平公立醫院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醫學教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提升為重點,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為標尺,推動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再上新臺階。通過打造一批醫療技術頂尖、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服務高效、醫院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公立醫院,推動我國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到2025年,初步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聯動、區域協同、醫防融合、中西醫并重、優質高效的公立醫院體系,為落實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主要包括四個重點建設行動和四個能力提升行動:
一是建設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通過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實施「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縣級中醫醫院提標擴能項目。開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項目建設。形成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干,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
二是建設臨床重點??迫?。實施臨床重點??平ㄔO「百千萬工程」,建設國家臨床重點??迫汉椭嗅t優勢???,加強對中西部地區薄弱??平ㄔO的政策傾斜力度,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臨床重點??坪椭嗅t優勢???,區域??漆t療服務同質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是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深化醫教協同,強化醫院教學和人才培養職能,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建成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四是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通過完善智慧醫院分級評估頂層設計,鼓勵有條件的公立醫院加快應用智慧服務軟硬件,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水平,落實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建成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醫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形成,醫療服務區域均衡性進一步增強。
五是實施醫療質量提升行動。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各級質控中心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十八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斷鞏固。
六是實施患者體驗提升行動。推動公立醫院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形成公立醫院醫防融合服務新模式。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領域十項制度,深入實施「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行動。建立重大疾病的救治與管理制度,構建快速、高效、廣覆蓋的急危重癥醫療救治體系。以醫聯體為載體、以信息化為支撐,不斷增強醫療服務連續性,將患者安全管理融入醫院管理各個環節,實現持續改進。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
七是實施醫院管理提升行動。提升醫院內部管理規范化水平,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凝練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醫院先進文化。
八是實施臨床科研提升行動。建立臨床需求導向的科研機制,有效解決醫學科學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診療協同,科研成果服務臨床和疾病防控一線。依托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臨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支持公立醫院牽頭或參與聯合建立研發機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中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抓緊制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相結合,形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數并開展年度評估。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各地推進工作的指導,形成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合力,并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帶動公立醫院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